3岁“小猪妖”何以暑期档闯关“出圈”
2025-08-06 14:16:22
来源: 央视网
人工智能朗读:

3岁“小猪妖”何以暑期档闯关“出圈”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夜的粉色私语完整无删减   记者获准进入已关停多年的沙岛,黑颈鹤在淡水湿地鸣叫,斑头雁成群飞翔。抵近湖岸,曾经的滑沙、沙滩摩托等热门旅游项目场地,已有绿色生机。。

  作为短篇集《中国奇谭》系列首部动画大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于上周五在全国影院上映。“小猪妖”是2023年新诞生的动画角色,内容灵感来自《西游记》中那些从未被详细书写过的小妖怪,是“奇谭宇宙IP”的首部衍生大电影,其出品方之一更是被誉为“中国动画艺术的摇篮”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在多个大IP加持下,3岁“小猪妖”踏上了2025暑期档闯关之旅。记者看到,影片在豆瓣收获8.6高分。据猫眼专业版,4天票房已破2亿元,工人智能(AI)预测其总票房有望达9.7亿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小猪妖”2023年才横空出世

  回溯源头,202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中国奇谭》,这部以中国特色的“妖怪”故事为主线的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囊括了8个独立故事,均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

  数据显示,《中国奇谭》在B站上的总播放量超3.4亿,并收获豆瓣8.7分的高评价。其中开篇短片《小妖怪的夏天》凭借对无名小妖生存状态的细腻刻画,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作为“奇谭宇宙IP”的首部“衍生大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片长118分钟,延续了“取经路上无名小妖”的独特视角,但这次“小猪妖”勇敢走出了浪浪山——不甘心在浪浪山了此一生的小猪妖突发奇想,要假扮成唐僧师徒一行去西天取经。于是,小猪妖说服了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四个小妖组团踏上西行之路,一路上遭遇不少考验,荒诞的闹剧中,也触及“取经真正意义”的思考。

  小妖“拼团”取经之路“很职场”

  在这场无名小妖的取经之旅,其核心仍围绕“妖怪职场生存记”展开,巧妙消解了传统神话与都市现实的边界,让妖怪职场与人类社会形成生动镜像,使观众倍感亲切。

  《浪浪山小妖怪》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浪浪山小妖怪》所书写的是《西游记》叙事里没写到的一个“缝隙”。

  在《西游记》里遍布着无数妖怪洞府,每个山头都活跃着海量的无名小妖怪,“若置于当下语境,这些无名小妖怪恰似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原著西游故事并未匀出笔墨聚焦他们,那么,就由我们来填补这段空白。”陈廖宇还强调,自“小猪妖”形象诞生以来,就从未赋予其具体姓名,正是这种“无名”使得任何普通人都能毫无障碍地代入其中。

  虽无名无姓,但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这四位小妖的角色设定却极为鲜活立体。小猪妖并非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他作为团队“创始人”持续输出着关键的情绪价值;蛤蟆精也并非慈善唠叨的唐僧,其性格总是在保守与冒险之间摇摆不定;话痨的黄鼠狼精被迫扮演只配两句台词的沉默沙僧;而魁梧的猩猩怪实则是个社恐、爱哭又口吃的小子,却要硬撑起威武的齐天大圣人设。

  这些鲜明的角色反差不仅源源不断地制造着喜剧效果,更让众多观众从中窥见了自己的影子,以及在社会角色中所面临的压力与危机。影片中也不乏令职场人直呼“精准”的场景,例如小妖们寻找公鸡画师绘制师徒画像的桥段,便以荒诞手法精准呈现了现实职场中甲方与乙方之间的循环困境。

  不少网友看完电影发文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浪浪山”,“我们太多时候被自己所束缚,但其实有些事情完全可以去做。人生这么短,去尝试,去做吧!”

  东方水墨美学的银幕新生

  《浪浪山小妖怪》备受观众赞叹的还有其独树一帜的美术画风,很多观众被影片情节感动之余更表示,视觉上更是大饱眼福。

  四只小妖西行路上,泼墨山峦与工笔线描勾勒出广阔画卷。浪浪山的云雾以“米家山水”的泼墨技法呈现,山石皴法借鉴南宋马远“一角构图”,水墨氤氲的山川云气在银幕上自然舒展,工笔勾勒的精细角色在光影间栩栩如生,每一帧画面都堪称极具东方美学意蕴的流动画卷。取经路上的夕阳、草丛、流水由层层墨色晕染开来,描绘出霞光满天、溪水潺潺的唯美景象;写意留白、光影交错间,又营造出神秘与未知的氛围,暗示其中深藏妖界迷雾;打斗场面化用武术招式的写意韵律。有网友指出,影片虽未过多直接呈现唐僧师徒四人,但许多台词与镜头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他们的影子,这种“缺席的在场”,恰恰彰显了东方美学含蓄隽永的高妙之处。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部二维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由承载了全民回忆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不仅延续了“中国动画学派”的美学风格,更为经典动画注入了当代活力。陈廖宇表示,《浪浪山小妖怪》最大的特点是“笔墨入镜”,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与电影镜头的光影空间感完美融合。

  2025年是中国动画的“奇迹之年”,《哪吒之魔童闹海》已经火遍全球,在这样的背景下,《浪浪山小妖怪》不仅坚持二维手绘的美学道路,展示着东方文化独特的身份标识,更成功带来了“非主流西游故事”,也对电影行业从中华文化富矿中发掘新的叙事角度提供了启发。 【编辑:付子豪】

[编辑:葛雯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