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在欧美舞台演唱歌剧的“中国男孩”

  中新网呼和浩特8月6日电 题:在欧美舞台演唱歌剧的“中国男孩”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没有肖黎声老师的启蒙,我就不可能登上国际歌剧舞台,更不可能有回馈家乡的想法。”8月6日,被欧美观众称为“中国男孩”的杜凡永,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结束一场演出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袒露。

图为杜凡永在接受记者采访。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摄

  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杜凡永,是一名旅居欧美的中国男高音歌剧演员。今年以来,他除了在美国华盛顿领衔柴可夫斯基歌剧《尤兰塔》的演出,还在中国香港举行了Duo歌剧独唱音乐会。此前,他曾斩获美国、乌克兰、俄罗斯、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音乐大赛大奖。

图为杜凡永在演出中。  杜凡永供图

  从内蒙古起步,抵达国际舞台,杜凡永最先遇到的恩师是肖黎声,后者是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教授,其主编的《声乐基础理论》是中国音乐院校诸多学子的入门教材之一。

  “我从14岁,就想着和肖黎声老师学习声乐,两年后才梦想成真。”坐在记者面前的杜凡永透露,“因为遇到变声期,必须延后时间学习,才有利于歌唱艺术的发展。”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杜凡永有着极高的艺术领悟力。”肖黎声对杜凡永如今取得的艺术成就一点也不惊讶,他认为,杜凡永后期在敖德萨音乐学院就读的10多年中,艺术造诣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经敖德萨音乐学院声乐系举荐,2009年至2012年,我还在敖德萨一家音乐学院任教,3年共教授各国学生40人左右。”杜凡永告诉记者,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开启了俄语、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多国语言的学习进程。

  掌握多国语言,也让杜凡永的艺术之路走得越来越顺畅。“在国外扮演歌剧角色时,声音、舞台气质都得过关,一个单词的发音位置出错,都算不及格。”

图为杜凡永(左一)在演出中。  杜凡永供图

  从敖德萨音乐学院起步,杜凡永之后陆续出现在美国、意大利等国的舞台。因俊朗的外表,他一度被欧美观众称为“中国男孩”。

  美国纽约《歌剧新闻》杂志对杜凡永的演出点评称,“他以真正无懈可击的美声技巧征服了全场,音量的层次变化和音色的细腻呈现如诗般动人悦耳。”

  在国际舞台声誉日隆的杜凡永,正在想着如何回馈家乡,“目前正在进行前期的调研阶段。”

  杜凡永认为,内蒙古具备发展歌剧的土壤,内蒙古音乐人的乐感,可与意大利古典美声音乐里的流畅和连贯性产生共鸣。

  肖黎声对爱徒的这一想法亦给予支持。他对杜凡永有志于发展家乡内蒙古的声乐事业、发挥内蒙古声乐人才的优势、打造内蒙古的歌剧事业表示敬意,并呼吁各界有识之士给予鼎力支持。

  肖黎声从声乐的角度解释说:“蒙古族音乐的长调、短调和呼麦,能为内蒙古歌剧创作提供独特的旋律和声乐技法。”

  韩缤娜是杜凡永的音乐搭档,这位来自于美国的韩裔歌剧艺术指导告诉记者,内蒙古马头琴的苍凉音色,可被用作歌剧配乐的核心乐器。她愿意与杜凡永一道助力内蒙古歌剧的发展。

  “假以时日,内蒙古的歌剧一定会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这位“中国男孩”对此充满信心。(完)

【编辑:张令旗】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efV9qT"></kbd><del id="5oDby1"></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1hbC9U"></b>
  • 最后的深夜禁忌originalversion
  • 一次午夜故事无码版
  • 最后的偷欢生活未剪辑
查看更多

《LustinWhispersoftheBody完整版资源》

发布时间:2025-08-06 19:57:11 午夜色启示原始版 来自湖南

今夜的呻吟诱惑原画质  另有一件或许并不算小的小事值得一提。关于骨笛的命名,学界一直有不同声音,主要来自于刘正国的坚持。笛在文献中出现较晚,《诗经》《左传》等先秦古籍有关音乐的记载中,涉及“笙、箫、龠、管、篪”等众多古代管乐器,却并没有笛。汉代马融在《长笛赋》中说,“笛生乎大汉”。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黄翔鹏曾就贾湖骨笛的定名提出一种观点,他认为一个祖先有很多后代,不应以其中一种后裔之名给祖先定名。贾湖骨管是中国管乐器的祖制,不应该用晚出现的名称为早出现的乐器定名。但他提出不必苛求某一种后代的名字,就以当下最自然、最简单的命名,称“笛”即可。就此中止了当时对贾湖乐器定名的讨论。但刘正国认为,以笛来命名,显然同样难逃“以后裔之名为祖先定名”之嫌。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底,江西省建成有1.06万座水库,总库容332亿立方米。前述江西省水利厅工作人员胡彧提到,前期,江西省抓住汛期末降雨有利时机,科学指导水库蓄水,7月1日全省水库蓄水量188亿立方米(其中31座大型水库蓄水量105.5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4%),为应对长时间干旱提供了水源保障。  不论八千年文明起源是否能得到普遍认同,回望八千年前发生了什么,无疑是有意义的。它在更长远的尺度上,让我们观察人类社会的进化,也在感性层面上启发我们,虽然我们的生活与远古先民已经迥然不同,但也有些东西亘古不变。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401038
举报
热点推荐
  • 午夜花房私语无码

    2025-08-06 19:57:11

  • LustinWhispersatMidnight高清未删减

    2025-08-06 19:57:11

  • 她的春光诱惑未修正

    2025-08-06 19:57:11

  • 他的胴体幻想未删减资源

    2025-08-06 19:57:11

  • 我们裸生活未审查版本

    2025-08-06 19:57:11

  • 她的蜜语约会原始版

    2025-08-06 19:57:11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